分类
传说中的日本蜡烛图技术

如何判斷加密貨幣收益機會「是否真的那麼好?

如何判斷加密貨幣收益機會「是否真的那麼好?

而 Coinbase 就处在这个全新市场的核心位置。Coinbase 的总部位于旧金山,是一个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并提供相关的钱包服务。自 2012 年成立以来,已有 2000 多万商家和消费者在 Coinbase 平台上进行了超过 1500 亿美元的数字货币的交易。

与所有金融服务公司一样,Coinbase 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其运营环境的安全。为此,该公司使用 了基于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 (AI)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Coinbase 从创始之际,DNA 中就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 Coinbase 的数据科学主管 Soups Ranjan 说,“加密货币交易平台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欺诈,而机器学习是我们反欺诈系统的关键。”

Amazon SageMaker 是一种能够帮助用户轻松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的工具,Coinbase 的工程师们利用它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反欺诈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识别用户标识来源中的不匹配和异常情况,以帮助他们快速采取措施防范潜在的欺诈风险。

但这种方式在线上是行不通的。因此 Coinbase 使用 Amazon SageMaker 开发机器学习算法来进行图像分析,打击诈骗行为。例如,面部相似性算法能够自动从上传的身份证中提取面部特征,然后将这些面部特征与已上传的其他身份证的面部特征进行比较。诈骗者通常会将同一张照片放在多个身份证件上,因为否则他们必须在身份证上的几个位置编辑面部照片。而通过这种面部相似性算法,Coinbase 可以快速发现这些伪造的证件。

“机器学习有助于 Coinbase 抵御欺诈风险,同时为客户提供更高的灵活性,我们希望我们的客户获得最佳用户体验。”

Soups Ranjan
数据科学主管
Coinbase

“机器学习有助于我们平衡 Coinbase 的风险,通过为客户提供的灵活性,我们希望他们获得最佳体验。”

Soups Ranjan
数据科学主管
Coinbase

“事实上,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客户通常会使用平台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服务,”Ranjan 说。“机器学习不仅有助于 Coinbase 抵御欺诈风险,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获得最佳的用户体验。”

在构建反欺诈算法中积累的经验也使 Coinbase 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用户体验 -- 这是一种简单并且直观的方式,用于区分那些购买并持有少量数字货币的初级投资者,以及那些频繁交易的专业用户。在最近的一次客户群划分练习中,Coinbase 的 分析师只要简单地在笔记本电脑上编写聚类算法,然后就可以通过 SageMaker 运行这些算法来分析客户是如何对加密货币进行操作的,将那些只是热衷于交易的人从长期投资的人群中划分出来。

同时,风险管理只是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业务管理的一个方面。鉴于其数字化的本质,加密货币与传统的金融市场一样,每天都会产生并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的数据仓库收集来自各种微服务的数据,包括区块链和用户数据 - 总共有数百 TB,”Ranjan 说。“自今年年初以来,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倍。”

由于在高度监管的环境下运营,Coinbase采取了额外的措施来确保客户数据得到保护,甚至连Coinbase自己的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无法随意访问到这些数据。在 Coinbase 生产服务器上运行的任何代码在投产前都必须经过多组人员的代码审查。“我们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安全第一,因为存储在我们平台上的数字资产都属于我们的客户。”Ranjan 说。

在对安全高度敏感的环境中,对数据访问的限制使得机器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出于安全考虑,机器学习工程师不能在未授权的情况下登录到生产服务器,或运行尚未经过审核的代码。为了克服这一挑战,Coinbase 让机器学习工程师使用经过彻底审核并提交到 Amazon Elastic Container Registry 的代码访问数据日志。

归根结底,数字加密货币的存在源于信任。像 Coinbase 这样的公司可以依赖 AWS 提供的技术和服务 来建立和维护这种信任,不断地防患于未然。

如何判斷加密貨幣收益機會「是否真的那麼好?

1) $特斯拉(TSLA)$ 如何判斷加密貨幣收益機會「是否真的那麼好? :减仓!

2) $微软(MSFT)$ :等待买入的机会

如果有270以下价格的话,我会通过买入LEAP CALL或者卖出行权价为270的Sell Put来加仓。

3) $英伟达(NVDA)$ :买入1手LEAP CALL

4) $星展集团控股(D05.SI)$ :清仓卖出

Time the market其实不是我一贯的作风,主要还是因为近期可能需要一笔钱,所以趁着机会先把现金留出来,避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5) $Coinbase Global, Inc.(COIN)$ :Roll Over到12月份

王彦杰:谋篇布局ESG,为投资者提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回报

王彦杰:我们的投资理念很清晰,就是建立在一个明确目标之下,即不同于数字概念的回报,而是强调帮投资者获得更好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具体看,对于权益投资,我们不会追逐短期市场热点或跟着短期股价波动寻求投资机会,因为那类似于做市场赌注,不利于业绩的可持续性。我们相信股市长期是跟着上市公司能够创造的价值而行,所以更重视对长期价值的发现。对于债券投资,因其主要基于对利率政策的判断和对信用资质的发掘创造价值,我们同样立足“自下而上”理念构建投资组合,让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中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

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请介绍一下国投瑞银基金的长期经营方向。

王彦杰:2019年我加入公司后,明确了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重点经营使命,这包括两个方向,一是提供好的产品到市场,二是让投资者看到好的产品,愿意参与财富增长的机会。为此,我们在产品规划、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投资策略等方面做了比较明显的“区隔化”(指将投资者依照各自需求、特征分成若干不同群体),以适应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布局ESG,为投资者创造稳健价值

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近几年,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在国内备受重视,您如何看待它的发展前景?未来可能遇到哪些挑战?

王彦杰:我认为ESG投资是未来资产管理行业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但在国内可能短期不会是一个爆发性成长的方向,因为从全球市场看,ESG投资在海外更多来自投资者需求驱动,尤其机构投资者希望资管从业者在资金投向上能够符合ESG政策方向,这也是推动海外资管业者对ESG投资方法非常重视的重要原因。相对来说,ESG投资在国内处于较早期发展阶段,很多投资者对ESG产品的需求还没那么强烈,更多觉得是一个政策引导。这样的前提下,ESG投资在国内的推进速度会慢一点。而从公募基金的角度观察,ESG投资面临两个挑战。

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国投瑞银基金如何布局ESG投资?

王彦杰: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产品层面,公司现有名为“如何判斷加密貨幣收益機會「是否真的那麼好? 美丽中国”的权益型产品,是一款偏向绿色投资的混合偏股型基金。同时,在清洁能源、新能源等方面也有相应产品。下阶段,我们会依照联合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十七个目标继续进行主题产品规划。后续,鉴于欧洲市场对ESG重视程度特别高,而瑞银资管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实现所有主动管理的投资组合都融入ESG流程,因此我们会借助瑞银资管的海外投资能力,增加海外的投资品类(QDII)。

“透视”公募基金,期待高速成长

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您认为公募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的作用是什么?

王彦杰: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助力百姓财富累积,从海外经验看,公募基金的本质是为零售客户提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财工具,如美国的公募基金近95%的资金来自零售客户,而国内仅约50%,故在零售市场有很大成长空间,尤其许多投资者面对多变市场难以把握方向,使妥善运用公募基金的重要性凸显。

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国内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突破26万亿元,高速发展会否蕴含风险?

王彦杰:2016-2019年,整个市场非货币基金的公募规模翻了一倍,2020-2021年又翻了一倍。这过去六年公募高速成长,与投资者、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密切相关。虽然未来一两年,公募基金可能会回到一个比较稳定增长的阶段,但接下来还是会继续高速成长。一方面,相较于全球,国内民众投资理财仍相对保守,从全国家庭资产配置的比重看,现在有70%以不动产为主,金融投资只有30%,这当中又有一半以上是存款。而全球民众金融投资占50%以上,海外的存款比重更低。所以,未来公募基金在国内有很大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从宏观条件看,国内利率还在持续下行周期,通货膨胀则在往上。如此环境下,市场会让更多资金愿意往公募基金移动,使之处于萌芽上升阶段。

看好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做好三件事

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有何差异?后者市场占比趋高有何益处?

王彦杰: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持有周期较长,且比较不受短期市场情绪或一些突发事件影响,本身在金融市场中属于相对稳定的力量。从过去几年公募基金的高速增长也可看到,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占比越来越高,这种长期趋势可能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改变。

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普通投资者要重视哪些事?为何有时基金赚钱,投资者不赚钱?

王彦杰:我认为投资者要特别重视三件事。一是波动性,很多投资者只关注回报,却不关注波动。事实上,回报只是一个百分比数字,波动对于长期投资收益的决定性影响更为重要。所以,投资者选择产品或者自己做投资组合时,应花更多心思留意波动性。二是通过资产配置降低波动性,因为不同资产在不同市场周期中有不同表现,能抵消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性,长期提供一个稳健回报。三是放弃成本概念,很多人在投资一个标的后会记住成本,这会影响将来的投资决策。比如面对投资标的持续恶化,却执着没有回本,不能卖,最后越亏越多。

扬长避短,“助跑”国内基金经理

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跟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基金经理展业存在哪些差别?

王彦杰:首先,投资周期相对较短。比如,美国的公募基金年度换手率在20%-30%,即基金经理平均持有一只股票五年,而国内在300左右,基金经理平均持仓可能只有3-4个月。由于证券投资分析研究秉持长期观点,发掘公司长期价值,如果国内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是基于三个月到半年,这就存在一个不匹配甚至矛盾的状况。为此,我们拉长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纬度,目前以三年期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免他们做出一些比较短期的决策。

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您对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未来发展有哪些期待?

王彦杰:我们是第一批在虹口区北外滩落户的公募基金公司,当时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就是看到整个上海,包括北外滩的发展日新月异。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云九资本牛凤轩:资本视角下的Web3全家桶、以及Web3语境下的元宇宙|36氪专访

最终虽然互联网改变了我们很多日常行为,但是对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影响并不大,区块链和 Web 3 同样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是差异化的。有的产业可能是革命性的影响,传统巨头可能面临危机;有些产业影响固定在,比如游戏尽管曾经炒得很火,但本质上跟区块链的关联有限,硬核玩家在Steam上玩的单机游戏,跟 Token、NFT完全无关。当然也有一些游戏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可以产生内循环经济,才有可能去做NFT、Token等奖励。

人与人互动越多的地方 Web 3 、Token越有可能产生变革和影响。

36氪:Web1、Web2时代都曾经历从百花齐放到趋于垄断的状态,Web3是否也无法避免同样的趋势?

Vincent :垄断和去中心化是两个概念、即便在商业上可能是垄断的,而垄断本身可能是区块链协议占有了一个细分市场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个产品本身依然是去中心化的,即不被某一个实体或者公司完全控制,和Web2.0的垄断认知不同。

36氪: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当然也希望被投的Web3项目、公司可以成为巨头。

Vincent :这是没有问题的,在商业上成为行业最头部、拥有用户量最多、市场份额最多的项目。这是商业上竞争的结果,但是业务逻辑它是不是去中心化,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对投资人来说,无论是押注中心化的公司,社交也好、金融科技也好、游戏也好,它要成为行业龙头,可以是中心化,也可以是去中心化的,但是这两种不止是业务模式不一样,还是两个维度的概念。

36氪:过去几年全球出现很多金融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他们的业务和Web3的金融业务之间有没有关联?

Vincent :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完全的传统模式,但是在做 Web 3 的资产和客群生意,比如Robinhood、Coinbase也在做Crypto的交易,但本质上还是中心化的交易所券商,可以让用户进行合规的加密货币交易。还包括刚才提到的一些底层数据服务的公司,以订阅制提供数据工具、定制产品。

第二类在商业模式上、产品逻辑是原生的 Web 3 业务,比如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有一定NFT和Token属性的游戏。

36氪:用比特币或以太坊投资Web3公司,和现在更主流的美元投资在底层逻辑上是否有明显的区别?

Vincent :早期用比特币或以太坊去投资,只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17、18年时很多项目都是在以太坊上进行,但是稳定币比如usbt、usbc还没有像今天一样流行,很多交易所都以BTC或以太坊作为基础代币,所以在那个时间点会有很多类似的投资。

36氪:Web3的投资热度,是否会在全球退出量化宽松,转入加息周期后逐渐降温?

Vincent :个人认为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从过去两三个周期看,真正开始有比较成规模的交易,以比特币为主是在12、13年之后,之前的交易量可忽略不计,从13年到去年,整个宏观市场一直在一个大的宽松周期、持续放水的节奏下。期间加密货币经历了两到三个周期的验证。今年开始宏观环境有比较大的变化,在加息周期中很难判断 Web 3 是否还会遵循四年周期(牛熊各半)。

在牛市中全球规模的放水和流动性的加大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推动了 Web 3 行业在资金面上的充裕。

36氪:08年的危机过后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快速增长,从全球化的经济危机到之后调整期和复苏期,对于Web3会不会同样是机会呢?

Vincent : Web 3 第一它发展得非常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底层是互通的,可以理解为所有人在同一个数据库上,在同一个开放的计算平台上。共同写代码,共同创造新的东西,所以信息的传递非常快,而且面对全球的市场。过去几年里全球各地在一起建设、发展。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选择抄,也可以选择重建,是一件很自然通畅的事情。

过去互联网创业,大部分项目从开发到推广、再到获客,周期很长。中间会面临大量未知的竞争和不确定性。但在 Web 3 则没那么卷,大家采取相互协作型的工作方式,可以借助大量开源资源。

开发者能在其他产品、组件、协议的基础上做更有趣的东西,无形中提升了开发效率和质量。代码的可组合性是区块链很有意思的特性,能让全球的开发者在彼此的代码之上快速构建新的产品和创意。所以 Web 3 可以保持创新和快速迭代。虽然行业的资金面发展先于基本面,但不论是实际收入,还是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和四年前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6氪:为了提升Web3的基本面、覆盖更多用户,可能会需要哪些杀手级的应用呢?

Vincent :在过去一个周期去中心化金融已经走完了从0到1,以及部分从1到100的验证阶段,聚集的资金、用户、交易量等数据都非常真实,其价值沉淀已经沉淀下来了,但是金融不是面对几亿、几十亿用户的规模。

因为区块链天然和金融属性非常近,所以DeFi的发展在这个周期里也是很自然的,变成第一个爆发的赛道。游戏和NFT、Metaverse在这个周期完成了从0到 0.5的过程,但还没有完全到1,其一,确实看到了很多的产品,GameFi中也出现了Axie Infinity这样的现象级应用,但是它生命周期比较短,可能只有几个月到一年,因此判断GameFi等还在探索阶段,是伴随DeFi爆发以及NFT爆发。这个赛道有一波炒作,但基本面还是非常弱的,大部份玩家是以打金赚钱为核心诉求,而不是以玩游戏为主。

36氪:研究NFT应该主要关注它的算力本质,还是商业模式呢?

Vincent :现在要做一个NFT产品,更像是用新技术做一个平台,用一种新的手段去做品牌。用更加底层的思考逻辑,和现在消费品品牌建设的目标是一样的,提高用户对的认可程度和品牌形象在用户心理的位置。

36氪:NFT还有哪些玩法?

Vincent :头像只是NFT的基础玩法,还可以应用于游戏道具,只是大部分GameFi的生命周期都不是很长,相应的NFT价值也很有限。但是长期来看,如果NFT道具在更加可持续的游戏里,其实可以衍生出新的玩法,比如说NFT成为系列游戏中关键的衔接,成为下一个游戏、或者别人二次开发的钥匙。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这个行业的核心来自NFT的价值和它的交易量,如果头部的 Killer App、Killer game的核心资产大家都想去引用,或者希望可以通过核心资产获得好处,那这个核心资产价格一定会炒高,因为它类似于一个通行证,可以在另外100类游戏中获得独一无二的好处,那么NFT就产生了和GameFi关联的价值。

36氪:现在开始出现GameFi 2.0的说法,它只是一个概念,还是已经从商业模式和技术落地的角度实现了明显的升级?

Vincent :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GameFi最大的问题是周期短。本质是因为激励方式有问题,现在大部分玩家在游戏中完成既定的任务,都能获得一定的奖励。这个逻辑肯定是有问题的,比如说一个游戏项目真的有1000万DAU,每个人每天上线20分钟能获得10美金,那一天他要发1亿美金,这一亿美金从哪来?不可能凭空诞生出一亿美金。

游戏的激励应该给核心价值创造者,而不是无差别的给到每一个用户。传统游戏也有两类人可以靠游戏赚钱,一类是打得好当职业选手,有可能通过比赛赚到钱,另一类是我打得还不错而且口才出众可以做直播,通过和观众、粉丝互动赚钱。前提是有技能,而GameFi所倡导的Play to earn则忽略了游戏的核心,不是一中合理的激励逻辑。

36氪:实际上游戏玩家和社交软件的用户至少有一个数量级的差距,那么SocialFi是否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呢

Vincent :首先Web3产生了很多数据,各种交互DeFi、GameFi都会产生留存很多数据,而且是来自于不同应用的数据。现在Web2应用中每个公司的数据都割裂开,尽量让自己的数据不会泄露,假设一个手机中有10个APP,用户信息会在不同公司的服务器存储每天所有行为的一部分,然后被尝试形成用户画像。

36氪:当每一个节点沉淀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像小冰框架之类的AI虚拟人是否会激活这些数据?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虚拟人能否代表节点的算力价值?

Vincent :这个问题涉及链上数据的沉淀对一个人有没有价值的,如果一个人是行业的深度用户,会发现比如创业者在做DeFi新产品,肯定是希望最懂DeFi的一批人成为种子用户。那么从哪去找这些用户呢?创业者希望如果有人能够做一个DeFi的评分,没有人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大家也不需要知道他真实身份,但是他能让大家相信其能力。在现实中公允的判断标准包括毕业院校、工作经历、专业能力、创业项目等,然后基于这些进行判断。我们主观的认知和判断在Web3里面真的不用参照现实中的标准,而在数据处理能力上,AI虚拟人要比人强得多。